近半个世纪以来,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,市场上开发了一系列新的农家用具,这些产品的问世,比原始的农用工具省工省时省力,使得人们从繁重的手工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。它们的使用也淘汰了一批传统原始的农家用具。时至今日虽然时间还不久远,有些已消声匿迹,有些已封楼宇,正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中。现将家族中几件比较常用普通的用具作一记述,留作今后闲读之话料。

遮风挡雨工具——蓑衣
蓑衣:用棕片制成的防雨工具。大约在2.5-3斤左右生日,中间对折成三角形状,春节劳动时人们常带在身边,一般农家都备用两到三件。随着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,市场上有薄膜出现后,逐渐取而代之,现已消失在农家。

旧时客家农村的砻谷
谷砻:用来加工稻米的工具。为土,木,竹合成。砻如磨状,分上下两节,以竹编成围,内夯实黄土为蕊,上节夯成漏斗状,以容放稻谷,并自动流入砻内。腰部直径线上置一横方木,中点钻孔,留作套入下节圆心上竖起的木轴,方木两端钻有洞,供放砻钩推动上节砻旋转。下节竹筐固定在方形底盘木板筐上,圆心点上竖一圆棍作轴。然后夯实黄土,再在上下两节咬合的平面上,各按圆心辐射状嵌入经锅内烤炒过的竹或杂木片制成的砻钉,制成后,只需用砻钩推动上节砻旋转,稻谷经砻钉齿摩擦,便能脱去谷壳。到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碾米机的普及,砻这个原始工具已被淘汰。
田刨:以前农家必备的除草工具。它和锄头一样重要,市场上有专人出售。在早晚稻插到田地后七至十天时,用来耘田除草用。制作工艺:用一块二十到二十五公分左右的方形樟木板,中间钻一个斜洞,钻入一根长竹杆为柄,木板底部斜装五至七枚粗铁钉,木板后端装上刀片,和底部粗铁钉成反向,在耘田时用办推出去,由刀片切烂禾行里的泥巴,拉回来后由底部的钉子搅烂刀片切下的泥,这样一来一去的推动,杂草和泥一起搅烂,达到中耕除草的目的。田刨根据插秧的稀密确定其大小。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耘田改用五指铁耙子。九十年代,中耕除草改用除草剂,插秧后五到七天不要耘田,散施除草剂就行。因此,田刨也就消失了。

碓:用来加工粉碎的工具。山区地方利用水利资源安装水碓。我们这里装的是人力碓。用一根二米多长,二十公分大的松杂木平放地面叫碓公。碓公下方穿一根横杆,支架在两边竖起的柱子上碓公上端凿一个洞,装一根垂直的杂木,叫碓嘴。碓嘴下部地面放一个用大石头凿成的圆凹形,能容纳一定东西的叫石碓臼,通过脚连续不断地踏碓公下端,使碓嘴高翘,脚放开后,碓嘴自然固定地落到石碓臼里面,这样一起一落碓臼里放的东西,经过长时间周而复始的捣,就能变成粉碎或去掉糙米的皮。自从有了碾米机和粉碎机后,原全村有十座碓无一座现存。
凉笠子:农家妇女在夏天劳动时都有戴这种笠子。它用麦秆编织成圆形笠盘,中间留一小圆孔,周围用白带子牵边缝住四块大的绸布和四块小红布。绸布颜色一般根据年龄来挑选,有大红,水红,淡黄,白色,绿色的颜色。笠盘上还要配上一根用竹片制成的,雕刻有图案漏尘的非常精美的笠子签,用一根红羊毛打成扁结,一头系在笠盘上,一头系在笠子签上才不容易失去,佩带时用笠子签从签盘中的小圆孔里穿扣在头发上,这样就能把笠子带稳在头上,青年妇女每年在四五月份时,把笠盘,绸布买回来自己缝制,以便在炎热的夏天夏收夏种的劳动时使用。七十年代中期,市场上开始出售白叶凉斗笠,绸布笠子也就无影无踪地消失了。

客家独具特色的农用工具“竹斗”“谷斗” 长汀客家话:Xue Gang
谷斗:收割稻谷时脱粒用的工具。用松木板制成,分上下两座,斜边四方形(山区也有圆形的叫谷楻)。上座为方框格,下座方形略小于上座,加钉底板用于储谷。打谷时将上座存放到下座,一边围上用竹编制成的谷围子,打谷的人两手抓起已割下的稻谷,举过头上用力往谷斗里打,连续不断,打到稻谷脱干净为止。两人一上午最多能打四五担谷。上世纪七十年代初,有些生产队开始购买双人打谷机。八十年代初,农业生产责任制落实后,农械厂开始生产轻便型脱谷机。一般农户都有购买,谷斗也就成了楼上贮藏东西的工具。
水车:抗旱用的传水工具。水车分为脚力水车和手推水车,俗称“龙骨水车”,均为木制而成。水槽中有一长串叶片似脊椎状连成环带,随两头轴的转动,带动叶片,将水由低处传往高处,以解旱情。此水车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我村还广为使用。
戽桶:抗旱用的舀水工具。一般农户都备有,木制,和装水水桶大体相似,但它没有桶梁,桶面桶底两面留有两块匀称稍长的木板,钻有洞,留作系绳子用,戽水里由两人拉着绳子,把戽水桶由低处的水提到高处,一上一下连续不断的把水提起来。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,农户不断购买微型抽水机,取代了龙骨车和戽水桶,现也消失了。
磨石:磨制浆粉用的工具。圆形,用花岗岩石雕凿而成,分上下两座,上座凿成漏斗状,侧边凿一个方洞,安装木制磨石手,留作砻钩推动上座磨石,中点钻孔,留作套入下座用,下座固定在磨石盘里,面部中心留一固定点,用坚硬的木制镶上,周围套上铁圈,叫磨石心,和上座磨石相衡接。上下两座凿有八卦及雨点花齿纹,磨东西里把东西(如浸湿的米粒,豆子等)放到上座磨石的漏斗里,从右到左地推动上座磨石,浆粉从上下座磨石之间的夹缝里流出来。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,磨浆机和粉碎机在社会上的广泛应用,使磨石从繁忙的岗位上退役下来,慢慢地走出了人们的视野。
综上所述,淘汰的用具还远不止这些,不过以上几项较为常用,在农户家中都曾备有。在工业突飞猛进不断发展的今天,还有不少手工操作的农用工具,如做米机,锯板,炸油,切地瓜藤等也全部由机械来代替了。可以预见,今后还会有更多的新产品出现,将取代陈旧过时的用具。
|